艺术与传播系
一、办学特色
艺术与传播系,前身为成立于2010年的文法系,2023年4月更名为艺术与传播系。本系秉承“澄怀抱朴、博雅精专”的系训,坚持以教学为中心,以实践教学为抓手,全面推进系部建设,在教学、科研、学生教育和管理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。
专业建设铸就品牌
本系设有新闻学(新媒体方向)、新闻学(影视制作方向)、产品设计、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。以评促建,专业评估硕果累累。其中新闻学专业在2017年、2021年江西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荣获省内同类院校第一名;产品设计专业在2018年、2021年江西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荣获省内同类院校第一名。
人才培养特色鲜明
本系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,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工程建设,以课堂教学、实践教学、网络教学为三维立体平台,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,增强核心竞争力。学院现有学生1500余人。以赛促学,学科竞赛捷报频传。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,荣获红点奖、IF奖、红星奖、未来设计师·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、两岸新锐设计竞赛·华灿奖、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、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、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、江西省大学科技创新竞赛——工业设计赛项、江西省大学生写作大赛等国内外专业技能大赛奖项1200余项,代表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20余项。
师资力量持续壮大
本系已形成一支年龄结构与职称结构合理、教学经验丰富、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学和科研队伍。具有专兼职教师75人,副教授(含)以上职称占28%,所有教师均有硕士(含)以上学位,其中九江市双百双千人才1人,学院教学十佳6人、科研三强2人、师德标兵3人。
党建思政铸魂育人
本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坚持开展红色教育,构建立德树人的红色坐标系,充分发挥党总支的领导核心作用,为系部健康、持续、稳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。近年来,荣获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,多次荣获学院先进党总支、先进党支部等荣誉。
就业升学稳步攀升
近年来,毕业生就业率较高,就业质量良好。多名毕业生考上硕士研究生、公务员,进入知名企事业单位工作。
二、学科建设
(一)指导思想
贯彻“人无我有、人有我特、特中求优”以及“重点突破、分层递进”的学科建设思路,紧密结合地方经济,促进和带动学科发展,在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,重视学科特色建设,着重抓好学术队伍、实验室建设、科研课题、科技成果和人才培养几方面的工作。
(二)主要内容
(1) 学科方向
新闻学(新媒体)专业
本专业培养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,秉承“信敏廉毅”校训精神,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学理论知识、财经知识和网络新媒体相关知识,了解新闻传播政策法规,具备网络新媒体新闻采写编评、图文制作、视频拍摄制作以及运营管理等网络新媒体业务技能,能在新闻、出版等传媒行业、党政机关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新闻宣传业务、管理或新媒体运营的应用型人才。
授予学位:文学学士
修业年限:四年
新闻学(影视制作)专业
本专业培养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,秉承“信敏廉毅”校训精神,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学理论知识、影视摄影与制作基础理论与方法,具备新闻、广告、宣传片等影视策划、拍摄及后期制作技能,能在传统媒体机构、短视频和直播等新媒体平台、党政机关、影视传媒公司及广告公司等从事影视摄影制作、影视广告创意制作、影视教学、项目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。
授予学位:文学学士
修业年限:四年
产品设计专业
本专业培养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,秉承“信敏廉毅”校训精神,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、领先的设计审美判断、系统的产品设计专业知识,具备敏锐的设计创新思维、熟练的设计表现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。能够在企事业单位、设计公司、互联网公司从事产品功能创新、产品造型设计及相关设计职位的应用型人才。
授予学位:艺术学学士
修业年限:四年
数字媒体艺术专业
本专业培养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,秉承“信敏廉毅”校训精神,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具有扎实、系统的数字媒体艺术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,注重艺术设计、美学、视频采集编辑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能力的培养,能够胜任数字媒体艺术领域的研究、开发、设计、编创和制作等工作,思想性和艺术性良好结合、具有国际化视野、实际操作能力强的现代数字媒体艺术应用型人才。
授予学位:艺术学学士
修业年限:四年
(2)实验室建设
产品设计专业现有模型制作室1间,学生工作室4间;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现有校内实训机房1间,学生工作室1间;新闻学专业现有全媒体工作室1间。
(3)人才培养
专业是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创新基础,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决定因素。结合以赛促学、分方向培养的目标,各专业建立了专门的实验室(工作室),并广泛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,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,实现三个课堂联动,三类实践互促,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一定成绩。
(4)科研发展
科研是学科建设的根本,以专业为单位,建立特色科研团队,各专业设立1名科研带头人,对已有的科研项目,集中人力、物力,保证项目的高质量完成,同时组织好新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。
(5)对外交流与合作
注重对外交流,提升科研和教学水平。设立惟新讲坛,引进专家学者、一线优秀专业人员进校开展讲座,派出青年骨干教师参加省内外学术会议、培训、挂职锻炼,以人才培养促进学科建设,以学科建设提升教学科研水平。重视产学研结合,开展校企合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,逐步扩大校企合作范围,使企业成为中青年教师项目转化和实践基地,并最终成为学生的校外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。
(6) 课程建设
大力推进系级一流课程建设,每年培育2门系级一流课程,为院级、省级一流课程申报作准备,编辑出版专业特色教材和专著。
(7)学科文化建设
学科文化是学科团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、道德规范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群体心理定势和精神状态,是学科整体面貌、水平、特色和凝聚力、感召力以及创造力、生命力的体现,包括学术道德、学术规范、教风学风、科研态度、进取精神、创新意识、沟通技巧、团队精神、学术风格等内容。积极开展学科文化建设,有助于提升学科形象,对学科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。
三、师资力量
冷淑敏,中共党员,副教授,文学硕士,现任艺术与传播系主任,新闻教研室专职教师。2010年6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,获文学硕士学位,当年7月入院工作。主要研究方向:文学、文化及相关课程教学。主要成绩:主持或参与省级课题8项,发表论文20余篇,其中4篇为北大中文核心论文,主编教材3部,主持重点建设课程1门,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获等级以上奖励30余项。曾获江西财经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、江西财经大学“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”征文二等奖、江西财经大学“教书育人”感悟征文三等奖、学院教学三佳、科研三强、师德标兵、先进工作者、优秀党员、优秀社团指导老师、优秀项目指导老师等荣誉。
徐丽平,副教授,艺术与传播系副主任,九江市“双百双千”学术学科带头人,江西省工业设计学会副会长,江西省地域文化研究会理事,江西省设计学教指委委员。长期在高校从事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,科研方向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等。从教以来,获得德国红点奖(Red-dot Award)1项,省级专业竞赛金奖8项,银奖6项,多项国家级、省级赛事的优秀指导老师奖及学院“师德标兵”荣誉;公开发表论文、作品16篇(件),其中在CSSCI刊物发表论文2篇;参编教材4部;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4项;主持省级课题4项,参与教育部课题2项、省级课题10余项;带领产品设计专业参评江西省专业综合评价获得独立学院第1名,主导成立了产品设计专业创新工作室、数字媒体艺术工作室,指导学生参加德国IF设计奖、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等国际国内赛事,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600多项。同时,积极参与社会服务项目,为企业提供产品及周边设计服务,产生众多成功设计案例,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经济效益。
李媛艳,中共党员,讲师,传播学硕士,现任艺术与传播系副主任,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。主要研究方向:新媒体经济及广告实践。主要成绩:主持或参与省级课题7项,发表数篇学术论文,其中1篇为北大中文核心论文,参编教材1部,多次参与国家级学术论坛交流学习。主要讲授《传媒经济学》《媒介经营与管理》《广告学》《网络与新媒体概论》等课程。多次指导学生参加“全国大学生艺术广告大赛”,荣获省级奖项20余项,国家级奖项4项,指导学生完成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1项、校级项目2项,组建全媒体工作室和无人机协会。曾获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“优秀指导老师”、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“优秀指导老师”、学院2017年度“教学三佳”、2019年度“师德标兵”、优秀项目指导老师等荣誉称号。
付家柏,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,艺术与传播系新闻教研室返聘教授。1985年毕业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,研究方向为新闻与文学相关理论。主要学术成果:发表CSSCI、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0篇,主持完成或参与省部级人文社科、教育管理课题10项,主编教材6部,完成专著2部。
方莉,中共党员,教授,硕士研究生。2005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专业,艺术与传播系数字媒体艺术教研室主任,数字艺术学生创新工作室指导教师。主讲《广告设计》《包装设计》《造型基础》等课程,主持及参与省级课题五项,出版专著1部,发表SCI、CSSCI及国家核心、省级期刊论文(作品)20余篇(件),参编教材3部,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,设计作品荣获国家级、省级专业竞赛10余项。获得学院“教学十佳”“科研五强”“先进工作者”“优秀共产党员”“工会积极分子”及国家级、省级专业学科竞赛“优秀指导老师”等荣誉称号。
李雪娇,曾任萍乡全媒体中心主任记者,现为我院艺术与传播系返聘副教授。出版《花间一壶酒》《家住安源》等五部专著,报告文学《风雨安源路》在人民日报整版刊登。新闻作品获得三十多项国家和省市奖励,散文作品入选《散文江西》和《一座山的回响》,多次获得全国及省市征文奖励。
田秀娟,湖北黄冈人,中共党员,讲师,文学硕士,现任中文、新闻教研室主任。2010年12月毕业于南昌大学,获文学硕士学位,2011年入学院工作至今。主要讲授《新闻学概论》《新闻写作》《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》等课程。主要成绩:主持江西省人文课题1项,参与省级教改课题1项,发表省级以上论文多篇,参与教材编写3部,参与重点课程建设1门。曾荣获江西财经大学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,荣获学院“教学十佳”“十佳宣传工作先进个人”“先进工作者”“优秀班主任”等荣誉称号。
徐彩云,1977年8月生,江西波阳人,中共党员,讲师,中国古代文学硕士,从事学院贫困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八年,2016年至今,任艺术与传播系专职教师。2008年1月,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,获文学硕士学位。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词曲学。主要学术成绩:参与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“十一五”项目、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项;参与《大学语文》教材编写;独立或共同发表论文8篇。
陈滴滴,1985年12月生,江西南昌人,中共党员,讲师,全日制硕士,新闻教研室专职教师。2008年本科毕业于上饶师范学院新闻学专业,2011年硕士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传播学专业。主要讲授《新闻编辑学》《网络舆情》等课程。曾获学院“教学十佳”“优秀教工党员”“教学竞赛二等奖”等荣誉。主持或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、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、江西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等课题,参与教材编写并发表论文若干篇。
章梦天,1992年11月生,中共党员。2016年毕业于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,主要研究网络新媒体,舆论传播等。曾任南昌日报时政部记者,世界500强恒大集团品牌媒介,负责舆情治理及媒体沟通工作。个人论文《江西网络视听产业研究》入选江西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创新工程优秀论文集。现任学院艺术与传播系新闻学专业教师,担任《传播学概论》《外国新闻传播史》《网络与新媒体应用》等课程。博士在读。
程昌发,江西南昌人,中共党员,讲师,新闻教研室专职教师,硕士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,参与省级课题1项,发表论文4篇,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传播、新闻史研究。
刘扬,讲师,艺术学硕士,2016年毕业于南昌大学设计学专业,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艺术与传播系产品设计教研室主任,产品设计学生创新工作室指导教师。从教以来,获得多项省级以上竞赛奖励,多项国家级、省级赛事优秀指导教师奖,学院“教学三佳”“金牌主讲教师”“十大优秀班主任”等荣誉,发表论文及作品多篇、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,软件著作权3项,参与省级课题5项,指导学生参加各类设计竞赛获奖200余项。
彭美娥,讲师,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产品设计专业教师,数字艺术工作室指导教师。担任过《设计色彩I》、《设计色彩II》、《产品手绘及表达》、《动画场景设计》、《风景写生》等专业课程。在一线教学工作中,以“四有”好老师的标准鞭策自己,时刻提醒自己必须高度重视“教书育人”的重要性和艰巨性。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,积极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,作为数字艺术工作室指导教师,指导学生在“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”“好创意高校艺术设计大赛”“江西省艺德杯作品展”“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”“全国大学生年鉴”等比赛中获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、优秀奖四十余项。
吕鹏腾,中共党员,讲师,美术学硕士,江西财经大学艺术与传播系产品设计专业教师。担任6门本科生专业课程的教学教学工作,评教成绩始终保持优秀等级。有多项实用新型专利,在中国民族博览等期刊发表多篇文章,作品《月照深林》获江西省第十届《艺德杯》教师组二等奖,指导学生获多项省级以上奖项,并多次被评为好优秀指导老师。任教期间始终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:坚持学习,不断提高学识,探索教学方法;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,利用好讲堂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;不断提高道德修养,以身作则,传授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;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,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,用真心和爱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。
徐英凯,中共党员,讲师,工业设计工程硕士,现任产品设计教研室专职教师。2018年毕业于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,同年9月入院工作。主要讲授《计算机辅助设计(二维)》《ILLUSTRATOR产品效果图技法》《SolidWorks建模技术》等课程。指导学生获得“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”“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”“江西省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”等国家级、省级等赛事奖项;个人发表专利三项,发表国家级期刊三篇,曾荣获第五届江西财经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,“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”优秀指导老师、“江西省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”优秀指导老师、优秀班主任标兵等荣誉称号。
黄文诗,讲师,江西南昌人,硕士学历,现任艺术与传播系产品设计专业教师。本科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,工业设计专业,硕士毕业于南昌大学,产品设计专业,同年参加工作,在高校任教5年。研究方向为产品设计、展示设计,多次指导学生获奖,发表EI学术论文1篇,省级期刊4篇,校级期刊6篇。
李天凯,中共党员,1990年生,江西上饶人,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艺术设计专业,获硕士学位;现为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专职教师,产品设计学生创新工作室指导教师。参与完成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青年项目1项;作为工作单位产品设计专业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之一,指导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百余项,并为工作单位赢得“优秀组织单位奖”多项,有效扩大了工作单位在本专业领域的影响。
陈敏,现为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,硕士生导师,环境设计系系主任,1994年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,2008年华中科技大学获美学专业硕士毕业,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,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会员,江西室内装饰协会副主任,在省美展中获金奖2项、银奖8项、铜奖11项,2010年举办个人画展,出版专著3部、编著教材10余部,及在权威期刊、CSSCI期刊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,研究省级课题9项。
黄东兴,现为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讲师,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研究生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,江西省艺术教育协会副秘书长,江西省油画艺委会委员,浙江省油画家协会会员,博雅艺术中心副主任。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、蓉城美术馆、深圳大芬美术馆,甘肃文旅集团,开元集团、衣恋集团,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馆等收藏,并荣获国家级、省级艺术展览40余项,主持及参与省级课题8项,参编专著1部。
罗翔,中共党员,硕士研究生。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,现任艺术与传播系数字媒体艺术教研室专职教师,主讲《形式基础》《数字图像处理》《设计美学》等专业必修课程,在省级及以上专业竞赛中获奖多项,设计实践经验丰富。
范世杰,中共党员,硕士研究生。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,现任艺术与传播系数字媒体艺术教研室专职教师,主讲《影视制作基础》《交互设计》《基础图案设计》《非线性视频剪辑与影视特效》等专业必修课程,在省级及以上专业竞赛中获奖10余项,荣获多项国家级、省级等专业竞赛优秀指导老师等荣誉。在教学中始终坚持“立德树人”的根本宗旨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教师的使命和职责。
四、科学研究
艺术与传播系在学院领导下,以提高育人质量为本,内涵建设为中心,以项目申报为抓手,以科学研究促进人才培养,不断夯实学科建设基础。
近年来,艺术与传播系教师奋发图强,完成了大量较高水平的科研工作,系教师发表论文(作品)100余篇,其中核心以上论文20余篇;出版专著10余部;主编、参编教材20余部;获得国家专利,软件著作权40余项;主持、参与教育部、省级课题30余项;本系教师还积极参与红点奖、江西省“天工杯”、江西之星等专业设计竞赛,获得红点奖4项、省级竞赛金奖20余项、银奖和铜奖近30项。
以下为部分展示成果
序号 | 项目类别 | 项目名 |
1 | 课题 |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研究——以《江南都市报》官方微博为例 |
2 | 课题 |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——以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为例 |
3 | 课题 |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问题研究 |
4 | 课题 | 智媒时代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构建以江西省为例 |
5 | 课题 | 互联网+背景下城市老年人网络素养培育研究 |
6 | 课题 | 《挖掘缺失的设计灵魂——<产品设计与开发>课程“体迪悟”教学探索与实践 |
7 | 课题 | 江西红色文化元素的动漫设计研究 |
8 | 课题 | 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昌瓷板画的历史源流探索与保护发展研究 |
9 | 课题 | 《美术馆公共教育引入高校美育教学实践研究——以馆校共建模式为例》 |
10 | 论文 | 《mobile sns addiction and user continuance:an empirical investical investigation of wechat》 |
11 | 论文 | 《基于情绪导向的产品设计色彩研究》 |
12 | 论文 | 《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Fine Arts in Computer Graphic Design》 |
13 | 论文 | 《Innovative design of Visual Art based on VR technology |
14 | 论文 | 江西省面向中小企业的工业设计合作模式 研究 |
15 | 论文 | 从电影《西游记之大圣归来》看国产动漫崛起之路 |
16 | 教材 | 人机工程学 |
17 | 教材 | 立体构成 |
18 | 专利 | 一种易清理的汽车引风罩 |
19 | 专著 | 《中国民间美术深入解读》 |
20 | 竞赛 | 防止踩踏积水系统 |
五、专业发展前景
新闻学专业发展前景
本专业全面科学构建教学课程体系,形成了理论教学课程、实践教学环节、辅助教学环节和创新与素质拓展四类课程体系。整合新闻传播学、财经、网络与新媒体、影视摄影与制作方向课程,构建全媒体人才培养理论教学体系;定期邀请优秀媒体人和学科专家学者,围绕传媒行业发展,学术前沿、职业规划等开设讲座,拓展教学空间;依托专业竞赛、学生工作室、实践教学基地等平台,打破传统课堂,以赛促学,优化教学模式,形成了课内实验实训、课外实践实习、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实践教学体系,增加理论教学中的实验或实训教学的比重,专业教学效果明显。
目前新闻学专业在新媒体方向发展势头良好,为了更加契合经济社会的发展,本专业在现有课程体系上,充分依托学院资源,培养能在传统媒体机构、新媒体平台、党政机关、影视传媒公司及广告公司等从事影视摄影制作、影视广告创意制作、影视教学、项目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。
产品设计专业发展前景
产品设计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。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人们对创新产品的需求增加,产品设计专业的需求也不断增长。产品设计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各个行业就业,如制造业、消费品行业、科技公司、设计咨询公司等。产品设计师在企事业单位中负责产品的外观设计、功能设计和用户体验设计,为企业开发创新的产品提供支持。产品设计专业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创造力,许多毕业生选择成立自己的设计工作室或创业公司。他们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独特的产品,并通过创新的设计和品牌推广取得成功。
随着企业对产品设计的重视程度提高,产品设计师的薪资待遇也相应提高。优秀的产品设计师在行业内有较高的竞争力,能够获得较高的薪酬和福利待遇。产品设计专业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。毕业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专长选择专注于某个领域,如工业设计、用户界面设计、包装设计、服务设计等,也可以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跨领域发展,拓宽自己的专业领域。
综上所述,产品设计专业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及毕业去向,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的需求,产品设计师将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,能够在企事业单位、设计公司、互联网公司、科技公司等从事产品功能创新、产品造型设计及相关设计职位。
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展前景
本专业属于设计学类学科,以数字媒体艺术理论为基础,整合艺术设计、美学、视频采集编辑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的专业课程,构建人才培养理论教学体系,定期邀请业内知名专家、学者进行教学穿插,拓展学生专业视野,并依托专业竞赛,学生工作室,实践教学基地等平台,以赛促教,以赛促学,有序深入地推进专业人才培养工作。
目前,为契合数字化时代人类社会的变革浪潮,本专业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意识,能够胜任数字媒体艺术领域的研究、开发、设计、编创和制作等工作,思想性和艺术性良好结合、具有国际化视野、实际操作能力强的现代数字媒体艺术应用型人才。
六、毕业去向
新闻学专业毕业去向
近年来,学生多次荣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两百余项,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、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、江西省写作大赛等赛事中表现优异。学生积极参与实习实训,在各级刊物和校内外网络平台上发布作品三百余件,点击量高,社会评价效果良好。优秀学生就职于江西日报、江西法制报、深圳晚报等知名媒体和各级融媒体中心,以及央视创造传媒有限公司、深圳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、网易公司等知名企业。近三年学生考取了研究生35余人,考取学校如南昌大学、江西财经大学、江西师范大学、西安财经大学等,30余名毕业生走向宣传部、组织部、党办、纪委等公务系统岗位,就业形势良好。
产品设计专业毕业去向
近年来,产品设计专业学生荣获国家级、省级奖励1000余项,在红点奖、IF奖、红星奖、未来设计师·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、两岸新锐设计竞赛·华灿奖、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、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、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、江西省大学科技创新竞赛等国内外专业技能大赛中表现优异,代表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20余项。本专业30余名毕业生考入日本九州大学、广州美术学院、广东工业大学、浙江理工大学、华侨大学、江西财经大学、南昌大学、江西师范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研究生。毕业生具有优秀的专业能力、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强烈的进取心,短时间成为工作单位的骨干力量,深得用人单位的好评和社会的认可。
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毕业去向
毕业生就业领域涉及广泛:如可在企事业单位、广告、影视、动画、漫画、游戏和互联网等公司从事相关工作。